,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股市新闻 >> 览海医疗惨遭退市,上市公司跨界做康复的势与忧

览海医疗惨遭退市,上市公司跨界做康复的势与忧

2022-06-26 16:01:20 来源: 浏览:1

览海医疗惨遭退市,上市公司跨界做康复的势与忧原创  宗正  诊锁界  2022-06-22 19:21:18

央视主持人董卿丈夫的览海医疗惨遭退市,从船航转型到医疗的大健康梦将何去何从?


来源:诊锁界

作者: 宗正



6月20日,*ST海医发布多份公告表示,公司收到上交所股票终止上市决定。


*ST海医即为览海医疗。年报显示,2020年和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0.74亿元、1.1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127.92万-2.81亿;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3.19亿元。由于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值且营收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于2021年5月6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与如今的退市结局对比鲜明的是,览海医疗董事长密春雷则因董卿丈夫的身份一直受到外界颇多关注。高调在上海最贵地段开门诊,从试水康复中心到建成康复专科医院,跨界做康复背后成色几何?



01在上海租金最贵的地方,开全球最大的单体诊所




2016年,览海就开始从船务运输向高端医疗服务产业转型,进军医疗领域涉及到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及医学园区服务。


旗下有6家子公司,其中三家为100%控股,即上海览海西南骨科医院上海怡合览海门诊部上海览海门诊部;剩余三家部分持股公司是上海览海在线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览海康复医院、上海和风置业。



览海布局大健康的第一大特点就是“重资产”,同时在商保和医院上重资产布局,商保解决支付问题,而医院解决后续服务的场景问题。


同其他跨界办医的机构一样,览海医疗一开始就是靠疯狂的砸钱,四年前曾在寸土寸金的陆家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了一家面积一万多平米的单体诊所——览海门诊。门诊设有康复医学、24小时儿科等特色专科,也有内镜中心、眼视光中心等几大特色中心。


K11怡合览海门诊部


览海医疗的成本有多高呢?拿览海门诊所在的陆家嘴商圈举例,平均租金约为90.8--200/平方米/天,一家单体门诊,一个月光房租成本都要上千万。


与此同时,前期重金“买买买”拿下的外滩医院后更名为和风医院,6年漫长的整修成为了览海医疗的一大累赘。


微弱的收入及重资产投入的模式,注定撑不了太长时间。览海医疗的年报里写道,上市公司的医疗项目建设周期3-5年时间,但由于疫情的影响,预计公司的项目可能还会有延期,而且公司大部分项目都是以自建的方式完成,建成后到实现盈利还需要时间,整个过程对公司的现金流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好的商业模式好并不是靠钱就可以砸出来,“烧钱”太快,成本回收不来,卡在中间寸步难行,医疗的“慢”属性决定了无法快速变现,最后只能吃一鼻子灰。



02览海医疗的康复布局




从船航到医疗的转型途中,览海医疗极为看重康复专科的发展。2020年,览海医疗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在陆家嘴成立“览海市一国际康复中心”,正式开始“试水”康复领域。


除此之外,览海医疗去年年底还在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开办了览海康复医院,从综合门诊里的康复中心到专科医院,定位为“大专科、小综合”,以神经及骨科康复为特色。


上海览海康复医院


览海布局康复有两大特点,一是门诊与专科医院形态协同,覆盖康复全周期二是与骨科医院多学科综合联动


览海康复医院主要侧重于术后康复,例如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肿瘤康复、疼痛康复等,比较偏“”。在康复的细分领域中,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代表的重症康复、老年康复和功能康复是大型上市公司跨界康复发展热点,也是“含金量”相对高的领域。


很多上市公司跨界做康复都会一股劲只做“重症”,而医疗属性偏弱消费属性偏强的“新康复”,因着规模较小往往被上市公司忽视。


然而览海的康复布局则是显得“轻重并行”。专科医院负责重症康复偏多,门诊则是以产后康复,以及针对都市白领常见的颈肩腰疾病、脊柱疾病、运动损伤等问题为主,其中还包括亚健康人群功能训练、脊椎侧弯矫正等偏“轻”的项目。既能通过整合重症资源快速发展,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需求激增的“新康复”纳入布局范畴。



览海医疗布局康复的第二大特点是与骨科医院多学科综合联动。览海康复医院与览海骨科医院相邻而建,在转诊和多学科协同上形成了天然的优势。


我们在判断一个地区康复发展潜力的时候,骨科医院数量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同理,判断一个康复医院发展潜力时,它能对接到多少骨科科室、它旁边有多少家骨科医院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骨科手术后康复的尽早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复发,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院后巨大的术后康复管理需求成为“刚需”。因此,览海医疗一开始的康复布局是有绝对优势的。不过,医疗同其他行业不一样,医疗有自己的逻辑和壁垒,仅仅只靠资金、资源和布局远远不够。


上海览海骨科医院(在建)



03多家上市公司跨界做康复,释放哪些信号?




上市公司纷纷跨界抢滩做康复,有些做得风生水起,例如三星电气,康复医疗业务甚至占到了总业务板块的21%,净利润也在逐年递增;有些碰了一鼻子灰,在原先行业适用的规律一碰到医疗就失效;更多的上市公司还在克服困难努力探索康复医疗领域。


主业是皮革的海宁皮城2017年在海宁开办第一家康复专科医院;主业是水产养殖的大湖股份于2020年买下东方华康医疗,入局连锁康复;主业是粘胶短纤、棉浆粕的澳洋科技,2021年以17.4亿剥离化学纤维板块,全力掘金康复医疗行业;电器集团海尔布局大健康产业的第一个自建项目,也是上海永慈康复医院。


同时,房企和险企也在积极布局康复领域。万方发展从房地产业务转型医疗服务并积极拓展康复;泰康也开始设立泰康之家康复医院,探索社区+康复+慢病管理的模式。


除此之外,大健康赛道上的“老将”们也纷纷看中康复领域,想来分一杯羹。药企陆续入场,昆药集团、复星医药、和佳股份、华邦健康、恒康医疗、尚荣医疗、汉森制药、东富龙高调登台抢占康复市场。同时,一些原本专注于妇儿、医养、骨科、肿瘤的医院也开始将康复医疗打造称为特色专科。


与跨界上市公司不同,医疗健康相关的上市公司布局康复医院更多是从产业协同的角度去考虑。但目前来看,这些公司在康复医院的布局上并不理想。



从康复细分赛道划分来看,跨界大资本和大型专科医院都青睐重症康复,重症康复是刚需医疗,医疗属性强,有康复专科特色的强专科业态,服务半径相对较大,能够树立口碑与服务品牌,增加康复收入。


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想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规模,只能从重症康复入手,通过“买买买”并购整合资源。


不过,强势“买买买”跨界办医的风光时代已落幕,跨界入局做康复也得遵守医疗服务本身的特性。康复赛道看似红火,政策利好资本纷纷入局抢跑的同时,依然未体现出来令人期待的盈利。康复医疗领域仍存在的三大问题:人才问题、产业问题和医保问题,当医保问题在不断被突破时,人才和产业的壁垒仍在。


“船到中流浪更急”,跨界“买买买”之后,如何提升获客能力、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才是更持久、更艰难的挑战。


此前,外行跨界办的重资产、综合医院为主的医疗集团往往面临投后运营难、巨额亏损、退出难等问题,于是很多跨界资本瞄准了专科领域,上市公司们纷纷跨界做康复,就是其中的一个趋势。览海医疗在专科上的探索失败,也是出乎很多人对行业的判断之外。


不过,览海医疗的失败绝不会仅是个案,无论是综合全科还是专科,没能在后续形成核心“护城河”竞争优势的话,疫情冲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跨界办医浪潮退去,裸泳者终将都会浮出水面。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
// 作者:宗正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大会报名  /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入商城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商城 



阅读原文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