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股市新闻 >> 「柴油 价格 期货」中国柴油期货会上市吗

「柴油 价格 期货」中国柴油期货会上市吗

2020-04-20 20:18:36 来源: 浏览:1
「柴油 价格 期货」中国柴油期货会上市吗是什么意思,没听说过「柴油 价格 期货」中国柴油期货会上市吗,让我们来认识和学习下。 柴油 价格 期货:中国柴油期货会上市吗 柴油期货应该是在原油期货上市之后在考虑的事,先看看什么时候原油期货上市吧。 柴油 价格 期货:柴油有期货交易吗, 没有,一般期货都是

柴油 价格 期货:中国柴油期货会上市吗

柴油期货应该是在原油期货上市之后在考虑的事,先看看什么时候原油期货上市吧。

柴油 价格 期货:柴油有期货交易吗,

没有,一般期货都是 美国原油和布伦特油吧,能源类也只是原油这类的,没有柴油

柴油 价格 期货:什么是柴油期货合约?

就是基于柴油的期货合约。但是国内三大所似乎没有柴油这个品种。

柴油 价格 期货:10个工作日的汽柴油调价,按照哪一天的原油期货标准定价

10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 之后进行调整

柴油 价格 期货:为什么期货评论上说原油价格与豆油价格有联动关系

1.豆油、玉米等都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柴油,与原油有替代关系,即原油上涨、大豆豆油也会跟着上涨。2.豆油、原油的海上运输都用“油轮”,影响运费。原油需求大增,运费上涨、占用油轮,豆油运输成本上涨,进口成本增加。3.原油、豆油大多用美元标价,美元疲软,用其他货币购买这些商品变得便宜,豆油、原油都会上涨

柴油 价格 期货:大豆油在期货市场波动的价格是现实市场的价格行情吗?

期货做的是将来的价格,期货价格先于现货价格! 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可以说现货价格跟着期货价格走。
期货价格影响包括;现货价格,需求,产量,经济政策影响多方面因素,不能单单看现货的变化去炒期货。

总之期货是买卖将来的东西,可以预测出该商品的将来价格走势,为将来的现货定价!应用到大豆,大米和豆油上来说,关系是一样的,影响期货和现货的价格的因素是基本一样的,所以期货和现货价格具有同涨同跌性,两者的相关性高达90%以上。

柴油 价格 期货:「原油期货」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感谢 @知识库再次邀请我。

1、什么是「原油期货」?

原油是开采企业(例如大庆油田)刚从地底开采出来的混合物,还没被炼油商炼制成成品油,含有的主要元素为:

碳元素占83%一87%,
氢元素占11%一14%,
含少量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
炼油工艺

原油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2.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硫含量对应了不同的酸度

3.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以及重质原油三类。(API分类法)

API度的计算公式为:API=(145.5/S)-131.5(其中:S为15.6℃的原油相对密度)
轻质原油(API>39,相对密度<0.83)
重质原油(API<28,相对密度>0.89)
中质原油(API和相对密度介于轻质和重质之间)

由于混合物组分差别,不同地区原油的品质差别较多,因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品质好坏(油品的分类)、定价基准(WTI、Brent定价)、油品选择的问题(各国根据其炼油装置及炼油产品的侧重不同,采购适宜的油品)。原油市场格局如下:

1、一次能源消费的油气煤三分天下格局:油气煤的替代竞争

图表来自BP2015年能源统计报告

2、国际石油资源区域供需失衡:供给西强东弱,需求西弱东强

图表来自BP2015年能源统计报告

3、全球原油贸易规模巨大:失衡的基本面和价差套利驱动

图表来自BP2015年能源统计报告

4、期现市场合约为主,现货为辅,合约类型为长期合同和现货

2、「原油期货」的交易方式是怎样的?

原油的交易情况如下:

原油交易的市场参与者
原油的交易模式
原油的绝对值价格交易

重点讲下原油的价差交易:

原油的价差交易

时间差案例:

地域差案例:WTI与BRENT价差

WTI与Brent的价差从2010年前的大部分时间正价差演变为负价差,反映了美国页岩油产量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2011年后,美国页岩油和加拿大油砂油产量进一步增加,改变了美国传统的依赖海陆进口的南油北上格局,大批北部地区的原油需要南下,但遭遇了南下管输能力瓶颈制约,导致在WTI交割地区原油库存上升,使得WTI大幅度低于Brent原油。随着Seaway等南下管线的陆续投用,管线能力瓶颈大大缓解,但北油南下格局不变,WTI与Brent的价差进入3-7美元/桶的窄幅波动区间,这个波动区间将持续。

地域差案例:Brent与Dubai价差

Brent与Dubai分别是大西洋海盆地区和中东地区原油东向销售的计价基准。当大西洋海盆资源过剩时,Brent与Dubai价差缩窄,则西边的原油将开启东向套利的窗口,从而实现两区平衡。
2011年来,大部分时间里,价差基本为2美元/桶之上,反映东边除中东产油国外,亚洲其他国家的原油供给增长乏力而需求增长快速。
2009年,次贷危机持续影响下,西边需求出现问题,Brent与Dubai价差低迷;目前看,西边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萎靡而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大西洋盆地供需矛盾突出,因此,情况类同,价差可能需要保持较窄的波动区间,以引导西边过剩资源跨区。

品种差案例:欧洲柴油期货、美国汽油期货与Brent原油期货的价差

上图黑线为欧洲柴油与Brent价差。显示,近年来柴油的生产效益下滑,对柴油消费居多的欧洲、亚洲地区炼厂经营而言是不利的。
下图红线为美国汽油期货与Brent价差。显示,汽油季节性波动较大,但夏季峰值有趋弱迹象。
整体价差下降,体现了炼油能力过剩的现状;美国炼厂的地区油品消费结构和国内原油的低成本使得美国炼油毛利高于亚洲和欧洲,欧洲继续受到需求萎缩和炼油竞争力下降的困扰而继续关停能力,亚洲地区炼油能力过剩,竞争加剧,中国炼厂的对外出口并不处于有利的地理位置,炼厂效益关键看内需。
3、它的价格受什么因素影响?发生过哪些重大变化?以及「原油期货」价格的变动对世界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原油与化工品:

石油的稀缺性、重要战略性、供求在空间上分离、需求价格弹性小等特性决定了石油价格极易呈现波动态势,石油储采比变化、石油库存波动、石油需求增长强劲、供求平衡脆弱、OPEC减产等商品因素,以及地缘政治局势和突发政治事件等战略因素对油价波动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些因素的影响与频繁而剧烈的油价波动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众多资料表明美元汇率变化、投机基金过度参与等金融因素才是近年来影响油价波动的主导因素。随着国际石油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工具的发展,以及石油期货交易市场、石油现货交易市场、石油衍生品市场、石油美元市场之间的互动,石油经济系统已经变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精密的金融市场,石油安全从“生产——供应”型的“供给安全”模式转变成“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模式。

国内外学者针对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研究,仅从供求角度探索油价波动原因的文献较少,多数文献从供求、金融、政治等多方面展开分析,强调供求因素的基础作用。以下是对国际原油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几个因素的分析。

一、世界石油储量对油价的影响

1.世界石油储量及分布

石油储量是石油生产的基础,对石油生产者有关的决策和人们对未来石油供给的预期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石油资源探明的储量一直在持续增加,BP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达到2398亿吨。分地区来看,北美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为353亿吨,南美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为512亿吨,欧洲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为209亿吨,中东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为1097亿吨,非洲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为171亿吨,亚太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为57亿吨。

具体来看上述主要国家石油探明储量,美国石油探明储量为59亿吨,加拿大石油探明储量为279亿吨,委内瑞拉石油探明储量为466亿吨,俄罗斯石油探明储量为141亿吨,伊朗石油探明储量为217亿吨,伊拉克石油探明储量为202亿吨,科威特石油探明储量为140亿吨,沙特阿拉伯石油探明储量为367亿吨,利比亚石油探明储量为63亿吨,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为25亿吨。

2.储采比(储产比)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石油储量的变动是影响油价波动最主要的长期因素之一,而储采比(Ratio of Reserves to Production)则是反映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产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已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但2005年底全球石油储量与产量之间的比例为40.6倍,在未来二十年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应短缺现象。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新探明的可采石油储量不可能无限增加,并将逐渐减少,国际石油价格势必将有一个复杂演变的过程。

纵观历史,石油储采比与油价之间存在着某种耐人寻味的关系。1973年,世界石油储采比达到了28.4的低点,此后,油价便开始上升,从1973年的3.29美元/桶上涨到1974年的11.58美元/桶。到了1979年,储采比再次降到了26.7的历史低点,油价也随之再次上升。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石油储采比逐年上升,而石油价格也相应地保持着低迷的状态,如图:

油价与储采比关系变化示意图

不难发现,只要石油开采量的增加速度同储量的增长速度不能同步,就可能导致石油价格的波动。当石油储采比下降的时候(如1973年和1979年),石油价格就会升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升高的价格会抑制石油需求从而使开采量减少,另一方面高油价使石油的勘探开发成为了有利可图的商业活动,未来石油储量上升的可能大大增加。这样,储采比再次回归同步。相反,当石油储采比上升时(如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石油价格开始下降并在低位徘徊。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其他因素对油价的拉升作用已经超过了石油储量对油价的压低作用,所以造成了世界石油储量始终保持在高位,但石油价格却大幅攀升的状况。虽说储采比反映的是客观现象,但现在掺杂了越来越多的其他因素,尤其是统计数据中储量标准的不断变化,造成了储量数据较大的波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价走势。尽管如此,石油资源的可得性仍是石油市场长期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014年世界石油储产比

二、世界石油供应量对油价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市场的石油供给主要来自两个部分:进行产量与价格协调的OPEC国家和进行独立定价与生产的非OPEC国家。由于目标和定位不同,两者采取了不同的生产策略,但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却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石油市场。世界石油供应影响因素大致分两个阶段。

1.欧佩克时代

对1965~2009年世界石油生产的波动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三个特点:(1)世界石油产量稳步增长。自1965年以来,世界石油产量除了在20世纪70年代有小幅波动以外,总体波动并不大,且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产量以平均每年4195.5×10t的幅度稳步增长。(2)OPEC国家石油产量大幅波动。20世纪70年代,OPEC国家石油产量迅速上升,1973年油产量曾达到15.562×10t的峰值,占当年世界石油产量总额的54.24%。为了维持高油价,OPEC国家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便开始不断减少石油产量,1985年全年的总产量仅有8.376×10t,是最高年产量的一半,占当年世界石油产量总额的29.99%。在努力维持高油价失败后,OPEC最终决定增加石油产量以维持市场份额,目前已经超过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2008年创造了17.583×10t的历史最高值。(3)非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大幅增加。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世界石油价格大幅上升,巨额利润刺激了非OPEC国家对石油工业的投入,石油产量大幅增加。总体上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以平均每年2825.4×10t的幅度稳定上升,正是由于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的增加才保证了世界石油产量的稳定。由此可以看出,世界石油产量的波动主要来自OPEC国家,这种波动是OPEC试图影响国际油价的一种体现。

1965~2009年OPEC产量波动和国际油价波动的散点图如下:

OPEC石油产量波动和油价波动关系散点图

可以看到,有19年OPEC的石油产量与国际油价波动方向相反(位于第二、第四象限的点)。大部分年份为OPEC石油产出和国际油价波动方向相同的年份(位于第一、第三象限的点),这说明OPEC国家石油产量随着油价的上升而增加,随油价的下降而减少,OPEC国家石油产量的调节对世界油价起到了稳定作用。因此,从总体上说OPEC不像传统的垄断组织,其对石油产量的调节并没有加剧油价的波动,而是对国际油价起到了稳定的作用。OPEC减产提价可以取得价格上的最大化,增产压价可以取得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但这两种做法在中远期对自己都极为不利。因此,避免采用极端的做法而是选择稳妥的方式寻求价格的稳定是较为有利的方法。


历年石油产量与石油价格示意图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2.

国际油价的变化与OPEC的石油产量以及世界石油产量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上图所示。1973年至1986年,OPEC通过其控制的边际产能制定了官方原油价格及配额体系,这一阶段,世界原油市场油价由供给方决定。当油价降低时,OPEC通过降低产量来维护官方油价;当油价上升时,OPEC石油产量不断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但是,OPEC通过控制石油产量来控制油价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1986年以后,由于OPEC成员国产量持续超出配额,油价不断下跌,之后,OPEC不断调低其石油产量,但并未止住价格的跌势,从而取消了官方价格的设定。

有些年份的全球石油产量与油价呈正相关(如1970~1985年),当油价上升时,产量也跟着上升;而有些年份的全球产量与油价呈负相关(如1986~1999年),当油价下跌时,产量反而上升。对这种情况的一个可能解释是,不同期间供给和需求的上涨幅度不一样。因为实际的生产量应该是供求决定的均衡产量,若需求的变化幅度在一定时期内连续高于供给量的变化幅度,就会形成价格和产量都不断升高的一组均衡的产出和价格组合;反之,则可能形成价格降低、产出量增加的一组均衡的产出和价格组合。在这种假设下,1970~1985年之间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可能一直大于供给量的增加幅度,而1985~1999年之间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小于供给量的增加幅度。但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变化幅度发生这么大的逆转,是需要进一步解释的。

根据统计资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OPEC原油产量占全世界原油生产总量的1/3~2/3,占有世界原油剩余可采储量资源的60%~70%。因此OPEC在世界石油市场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OPEC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直接决定着国际油价的涨落,在OPEC的操纵下先后发生了两次油价暴涨的石油危机。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应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石油出口国。OPEC成员国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探明石油储量,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石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此外,美国跨国石油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发起的新一轮兼并联合使世界石化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石化巨头对全球石油资源、技术和市场的控制力的进一步增强,也给世界石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以及石油价格的波动带来了深刻影响。

当油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一些非OPEC国家的石油生产会得到发展的机会,而对OPEC的作用产生了制约。最典型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暴涨,使非OPEC的石油产量和储量都有明显的增长,最后迫使OPEC不得不降低油价,引起1986年的油价大暴跌。因此油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OPEC产生不利影响,促使其调整配产方案。但是,尽管非OPEC国家目前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份额在上升,但是因为其产油国分散,储量少,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有限。非OPEC生产能力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际油价的周期性波动,而其对油价的影响只是一种有限的市场效应。其主要作用是抑制OPEC“哄抬”油价。从长期看,国际石油市场还是OPEC的天下。据世界多家专业机构预测,今后世界石油供应的增加将主要来自OPEC,OPEC在世界石油产量和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中所占的比重还会上升,而非OPEC的增长将有限。

从20世纪70年代持续到80年代中期的高油价改变了供需间的力量对比。持续的高油价促使世界各国加大油田勘探和开发的投入,使潜在的供给能力大大增加,而持续的高油价所带来的节油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使需求增加幅度大大降低,而且需求面对价格变化时的反应也更具弹性。但到了峰值后,情况就不这么简单了,持续的低油价也可能使这种力量对比发生方向相反的逆转。

2.致密油的出现

页岩油和致密油的发展情况基本如下: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3年6月发布的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致密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美国的致密油地质资源量为1363亿吨,技术可采资源量为68亿吨,根据ElA数据,2012年美国致密油产量约为31.8万m3/d。

2005年,在高油价的刺激下,以及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成功进行商业化应用的推动下,在加拿大作业的公司开始涉足致密油生产。根据加拿大资源局的数据,2012年该国致密油产量约为2.54万m3/d,预计到2020年有望突破7.15万m3/d。

根据2013年6月ElA对美国之外的41个国家137个页岩层进行的评价报告,全球致密油的技术可采资源量(含美国资源量)约为548.48亿m3。除美国和加拿大外,俄罗斯、中国、阿根廷、利比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致密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也极为乐观。

在致密油不断被发现,开采致密油技术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致密油的可采储量对国际石油价格起到了什么作用?

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在绝大多数时间内都处于金融危机后的缓慢复苏中,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影响基本一致,总体影响负面;气候与各国的突发事件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以3年时长作为衡量阶段,其影响整体中等;汇率与资本流动性对两种国际油价的影响一致,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油价的支撑作用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影响并不明显。导致两种国际原油价格差异化走势的主要因素是中东、北非产油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和北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商业化发展,以及投机因素以此为题材的“炒作”。

从2010年下半年起,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止,从突尼斯骚乱到埃及动荡再到利比亚卡扎菲倒台,产油国局势混乱使国际原油市场供给紧张,使国际原油价格特别是中东、北非区域定价参考的Brent原油价格一路飙升,长期在超过629美元/立方米的高位区间运行;此后,叙利亚内战、伊朗核问题以及饱经战乱后依然动荡的伊拉克等都在触动国际油价敏感的神经,使Brent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与此同时,由于WTI原油价格是美洲地区特别是北美地区的主要参考油价,其走势更能反映当地油气资源的发展状况,因此其在北美致密油资源“大发展”的影响下出现独立于Brent原油的走势。

从2005年起,美国、加拿大页岩气资源成功实现商业化,这既降低了美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水平,也将相关技术转移到致密油开发领域,使其国内原油产量大幅增长成为现实。美国致密油产量从2009年初的3.97万m3/d的水平增长至年底的14.3万m3/d,再骤增至2012年的31.8万m3/d。致密油产量的大幅提高不仅使原油市场上产生了美国将依靠致密油开发实现其原油资源独立的预期,更实实在在地帮助美国减少了原油进口量。

近年来,受页岩油技术突破影响推动,美国原油产量迅速增长,已经升至自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前日产量已接近900万桶,使美国石油净进口量持续下降,原油出口量激增。美国原油进口量已经从2005年日均1080万桶的峰值降至2014年9月的约750万桶。2015年美国原油产量将达到943万吨/日,美国原油产量的增加导致原油出口国将原本出口至美国的原油出售到其他市场,主要为亚洲国家。美国松绑原油出口禁令后,造成美国积压的大量轻质原油出口至国际市场。美国原油产量增加、加拿大油砂、巴西深海等项目的持续推进,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石油供给能力,加大了价格下行压力。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会考虑页岩油开采成本而降低产量。总体来看,页岩油革命将会对全球原油的供给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预计国际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态仍将会持续,国际油价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低位运行。

三、世界石油需求量对油价的影响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替代能源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决定。通常情况下,国际石油需求与国际油价是一个双向互相影响的关系,油价高涨抑制需求,需求减少反过来会影响油价下跌,油价下跌又会促进原油需求,这是一个复杂的循环过程。

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家,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强劲增长也使对原油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原油价格震荡走高。而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减少对石油的需求。

2004年以来,OECD、亚太、欧盟、北美等地区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石油需求增长强劲。由表4-9可以看出,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最为突出,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04~2009年均增长约2488.5万吨,其中中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约2214.8万吨,与此增长趋势类似的还有中南美洲、中东地区和非洲;2005年,OECD国家石油需求高达22.8285亿吨,北美地区石油需求高达11.3939亿吨,美国石油需求高达9.5137亿吨,欧盟国家石油需求基本呈现递增趋势,2006年后虽略有下降,但绝对量仍然很大。在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情况下,强劲的需求增长带动石油价格大幅上涨。

从理论上讲,石油需求量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石油消费总量。一方面,油价的上升会抑制需求量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增长,石油消费在基本面上又表现为稳定增长的趋势。两个因素综合作用使石油消费总量对油价波动的反应并不敏感。(2)单位产出耗油量。由于油价的上升,许多耗油行业的成本大幅上升,这刺激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从而使单位产出的耗油量不断下降。通过比较,油价的波动和石油消费量的关系似乎并不大,但是实际上油价的波动对石油消费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油价的变动对石油消费量的调整并不是当期就能完成的,这种影响是长期滞后的。油价变化对石油消费的影响在绝对量上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石油消费会有一个增长趋势,所以应结合相对层面来考察,即单位产出的石油消费量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的快速上升大大刺激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世界单位产出耗油量快速下降,用油效率大幅提升。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油价的下跌并保持持续低迷,用油效率的提高幅度也相对减缓。而进入21世纪以后,在油价迅速上升的情况下,用油效率再次呈现出加速提升的趋势。

国际油价波动和相对用油效率图

用油效率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两个特点:(1)用油效率的变化同油价的波动密切相关。油价上升时,用油效率提升的速度减缓;油价下跌时,用油效率提升的速度加快。(2)油价对用油效率的影响是滞后的长期影响。因为当期各类机器设备的耗油量已给定,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石油消费上的节约也是边际意义上的,价格的当期变化所引起的用油效率的变化在当期可能难以完全表现出来,但油价变化促使更多的节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在未来提高用油效率。

简言之,价格对石油消费有着显著的影响,价格变化所引起的石油消费量的变化不是当期就能完全表现出来的,而是滞后的长期影响。此外,进入21世纪后,情况有很大不同,新兴经济体的消费趋势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来看,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济的经济放缓导致原油需求消费的降低成为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四、世界石油库存对油价的影响

1.世界石油库存的发展过程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使西方各国纷纷建立起大规模的石油储备,OECD国家为了应对原油潜在的供应中断,建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来协调各国的石油库存。

从理论上讲,石油库存由一般性商业库存和国家战略储备构成。商业库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在石油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能够高效运作,同时防止潜在的原油供给不足。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付石油危机。石油库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石油供需状况,库存降低,说明石油需求旺盛、供给紧张,反之则相反。所以说,石油库存是调节供需关系、稳定油价的调节器。

建立石油库存的本意是抵消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石油库存波动与油价波动基本相反,这说明此时库存量的增加对油价的波动起到了稳定作用。但20世纪70年代以及2000年以后,石油库存的波动与油价波动基本同步,这说明石油库存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即从最终消费而言,来自库存的供应在减少。石油消费国建立大规模库存的目的本身是为了减轻油价过度波动时的冲击,但实际数据却显示出与意愿相反的结果,如图:

OECD 国家石油库存和国际油价走势图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库存应对的主要是季节性波动,对年度的价格波动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可能是库存量相对于整体石油供应量过小,而且政府库存主要解决的是石油可得性问题,而不是针对价格变化,使库存没有起到平抑价格的作用。

2.石油库存影响原油价格的原理及实例

石油库存的变化可以直接调节供求关系,从而带动石油价格波动。石油库存包括常规库存和商业库存。常规库存的绝大部分为政府战略库存,在西方国家,为了应付石油危机,政府专门建立的石油储备一般相当于90天的净进口量;商业库存包括商业储备和消费储备,商业储备是由贸易商储存的石油,消费储备如炼油厂采购原油、居民取暖用油、在途储备等。石油库存一般是低油价买进,高油价抛出,以降低储备成本或获取交易收益。库存对油价的影响是复杂的,从长远看,它对稳定油价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起到一个“稳定器”的作用。在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当增加石油库存时,将会引起油价上涨;当抛出石油库存时,会引起油价下跌。但是从短期看,石油库存对市场油价波动又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库存石油往往是在油价看涨时购进,短期内将推动油价加剧上涨;在油价看跌时抛出,短期内又会推动油价加剧下跌。特别是当石油库存国家同时采购或抛出石油时,将会使石油市场产生剧烈波动。现在库存对油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为油价变动的信号。当库存低到一定程度时,油价就可能上升。现在OECD国家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根据世界石油市场形势,逐步缩短了石油库存的天数,因此油价上升对库存的压力比以往要大得多。石油库存的作用是短期的,但其影响是长期的。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美国和整个OECD的库存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油价的指示器。石油库存减少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形势。例如,1998年至1999年初较低的油价使西方国家囤积了大量的过剩石油库存。库存可以说是石油市场的“晴雨表”,从1996年以来的油价高涨,1998年的低油价以及1999年迄今石油市场的巨大变化,都能发现库存的关键作用。从1999年3月OPEC国家真正开始履约、启动第三轮减产以后,西方国家的石油库存量开始逐渐减少,经过一个冬季的库存消耗,西方石油库存已经降到可操作的最低点。据统计,到该年底,世界石油库存量为52.3亿桶,比1998年底减少了5.6亿桶。过剩库存消失进一步推动了油价的上升。此后OPEC曾于1999年3月和6月两度减产,但增幅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油价在短暂下跌后继续攀升,市场上即期油价显著高于远期。高油价使消费者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夏季末增加石油库存,而是边消费边等待油价下跌。直到8月初,美国报出原油库存量降至24年来最低水平的消息,油价立即刷新了十年来的最高纪录。此时对夏季汽油供应短缺的担心转到冬季取暖用油上来。9月美国包括取暖用油在内的馏分油库存为1.14亿桶,比上年同期低18%,其中取暖用油低30%。美国炼厂长时间以来的高负荷运转、产油国增产的重原油加工手段将使取暖用油库存量以偏低水平进入冬季,加剧了人们对油价上涨的心理预期,推动了油价的飞涨。

在过去,OPEC往往根据世界石油库存来决定是否调整产量。该组织在2006年7月和2007年的两次减产决定就是针对增长的OECD石油产品总库存,包括原油和成品油。

美国原油商业库存与WTI价格波动图

常规库存一般比较稳定,商业库存对石油价格的影响明显强于常规库存。抛出库存,市场供给增加,可以抑制石油价格的上升;增加库存,市场供给减少,会拉动石油价格上升。库存量较小时,强劲的石油需求增长会带动石油价格快速上涨,即出现低库存、高油价态势;库存量较大时,即使石油需求有所变化,石油价格的反应也会相对缓慢,即出现高库存、低油价态势。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特点,以美国为例,近年来美国每一次石油价格的飞涨,一般都伴随较低的商业库存水平,2008年7月,WTI平均现货价格为133.37美元时,美国原油商业库存只有2.95232亿桶,处于2005年以来的次低水平;2009年4月,WTI平均现货价格为49.65美元时,美国原油商业库存高达3.70915亿桶,处于2003年以来最高水平。可见,石油库存变化是推动石油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石油作为战略性能源,其政治属性决定其价格并不完全遵循市场规则,有时甚至严重背离供求与价格规律。石油价格的波动往往蕴含着国际政治博弈和权力分配的影子。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政治因素主要有战争冲突、政策干预等。

地缘政治因素对原油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是短线投资者必须重点关注和分析的因素。世界上重大的政治事件、重要国家的战争、重大突发事件和核心国家安全战略调整,都会对油价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油价的运行。

对于原油市场,发生在中东地区的战争或动乱对原油市场的影响尤其敏感,因为中东地区是世界原油的主要产地,这些地区的战争会直接影响原油的供应,造成原油的大幅波动。原油价格反映了欧美国家的通胀水平,油价上涨过快会使通胀情况恶化;而油价上涨也会令美元间接承压,从而间接推高白银和原油价格。另外,战争本身就会引发人们的避险情绪,从而使人们大量买进黄金。相应地,在战争结束或者缓和的时候,白银和原油价格在没有其他驱动因素支撑的情况下就会快速回落。

历史上的中东战争、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拉克战争等都推动原油和黄金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了脉冲式行情。通常情况下,地缘政治事件引发的行情级别明显大于其他时间段的行情,但影响的持续时间不长。

很多人误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就是战争,其实不然,战争只是地缘政治因素里的一部分。2014年油价暴跌就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推动,而这期间并没有伴随任何战争。而且,地缘政治因素并不像多数投资者理解的那样只会对原油市场产生利好作用,甚至不一定会产生影响。地缘政治因素与原油的关系体现为很强的阶段性特征,这个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受地缘政治影响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否受到严重打击,进而激发受影响的区域性原油需求,若非经济大国或者原油需求大国,原油价格受到的影响非常有限。
第二,因纯粹的政局动荡引发对原油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国不是原油的出产大国或者原油运输的重要交通枢纽,对油价也没有影响。
第三,基于地缘政治是否影响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并进而引发对通胀预期的担心。这种情况下油价是主动的。

总体而言,地缘政治对原油市场的影响就像一阵飓风,风起时(特别是投机力量进一步煽风),潮起众人狂;风过后,潮落归平静。

地缘政治不稳定会影响原油供应格局,从而影响原油市场。原油的影响机理是简单直接的。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缘政治事件并非偶然,由于最大的投机资金——美国政府和对冲基金可以轻易控制国际媒体,所以很多所谓的“突发的地缘政治事件”的报道其实是早有安排的,甚至事件本身就是蓄谋已久的。回顾以往历史,很多地缘政治事件的启动点都是精确的行情转折点,转折之前往往出现明显的诱空(诱多)和方向接盘迹象。

很多投资者会有这样的错觉:只要发生战争动乱油价就会大涨,的确,在很多时候,战争或战乱会对原油价格上涨起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战争或动乱都能产生推动作用。战乱对原油价格是否有影响,产生什么性质的影响,涉及战乱的外在因素与内在性质。

下面以三次石油危机来说明地缘政治对原油走势的影响。

注:20世纪后期,国际原油价格发生过三次剧烈波动,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三次剧烈波动,被称为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每桶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超过两倍,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超过20%,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都明显放缓。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了剧烈变化,亲美温和派的国王巴列维下台,从而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恰逢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从每日580万桶的产量下降到每日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每桶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这一轮危机成为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遭受到了国际经济制裁,由此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急升至42美元/桶的历史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再次步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后来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以每天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国际原油价格才得以稳定下来。

油价上涨背后的本质,离不开美国和其他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争夺关系。随着全球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各国对重要经济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需求量大增,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油供国家工业生产所需,例如,美国就有70%的重要经济能源需要依靠进口。所以,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自然成为各国相互争夺的对象。因此,中东地区几乎每个年代都会发生大型的冲突,平均每年都有小冲突或者内乱。每次国际政治局势动荡的时候,就是原油投资者难得的“乱世”投机的机会。

最后我们大致总结国际原油与重大事件关系如表所示:

六、世界经济因素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世界经济因素中最常见的就是平时每个交易日都会公布的欧美经济数据。所以,不少人误认为经济因素的影响力小,影响的持续时间短,于是将其用来指导超短线交易。这种认识并不完全错误,因为当重要数据公布值与市场预期值有较大出入的时候,的确是决定短期波动方向的主因,也是有时候国际投机主力启动攻势的导火线。但如果仅把眼光放在这方面,那么经济因素的作用就只被发挥了很小的一部分。

一方面,经济数据只反映了经济状况的一些特定部分,而非经济全景,经济因素还包括其他各种经济事件,如议息会议、债务危机等。另一方面,经济数据公布值与市场预期值对比呈利好结果时,原油价格不一定就会上涨,有时候涨得特别多,有时候只是涨一点点,有时候全无反应,有时候甚至下跌。这是因为经济数据并非独立的,国外成熟投资者关注的经济数据不是独立的,而是投放于当前经济环境中综合考虑的。特定经济数据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的影响会特别显著,例如,市场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美国是否即将推出新一轮货币宽松制度上的时候,美国CPI数据公布值的影响力就会特别大。

由于一国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情况直接体现在外汇市场上,因此,在分析经济因素对原油的影响时,必须结合外汇走势和外汇对原油的影响进行跨市场分析。因为国际原油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国经济的稳定性对其影响尤其重要。美元经济的繁荣和稳定程度直接体现在美元指数的走势中。因此,在经济阶段转换的情况下,美国经济的复苏将形成压力,美国经济的衰退就会提供强劲的支撑;在经济阶段稳定的情况下则相反。

总的来说,世界经济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美国经济数据以及世界金融因素三大方面。

(一)国际经济形势

在全球经济形势中,美国经济形势对原油价格有着最重要的影响,这是由美国的国际货币地位决定的。美国经济的好坏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美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使美元保持坚挺,直接导致油价受压;相反,美国经济下滑会致使美元贬值,直接支撑油价上涨。

在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对原油的影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非美重要经济体发生经济危机时,原油价格也会出现强烈的波动。例如,欧债危机、日债危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虽然比不上美债危机,但这些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危机引发的避险情绪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如果地缘政治形势稳定,国际经济形势对国际油价走势就会起重大作用;而一旦地缘政治形势有不稳定预期,就需要综合考虑地缘政治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油价的综合影响。
第三,重要经济体的政治经济也会对原油价格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重要经济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后,该经济体会采取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对经济形势进行调节,而政策传导会表现在原油的变化上。因此,通过重要经济体的政策、经济手段等变化来判断原油是非常有效的途径。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经济调节手段都是需要时刻关注的。
第四,美国经济运行状况对油价的影响尤其明显。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1/3,股市市值占全球股票市值的四成以上;最重要的是,美元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全球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2/3都是美元,重要的大宗商品,如石油、黄金和白银,都是以美元标价和结算的,因此,美国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分析经济因素的时候,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作为全球经济的缩影。世界经济形势对国际原油的影响可以从世界经济增长和放缓甚至衰退两个方面分析。

1.世界经济增长对油价的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同石油消费成正比例关系。西方各国通常用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加1%,石油消费增长的百分比来表示,称为石油消费系数。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石油消费结构不同,能源消费系数也不同。随着技能技术、替代能源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各国石油消费系数呈现出逐步下降的发展趋势。从国家和地区来看,工业化发达的西方国家和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如亚洲“四小龙”、中国等的石油消费系数比较大。因此油价的波动往往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或增长形势密切相关。这是影响世界石油需求的一个基本因素。

例如,2003-2004年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需求推高油价,2004年与2002年相比,石油价格从24.93美元/桶上涨到42.68美元/桶,上涨了70%以上。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全面增长,世界经济在2004年强劲增长5.1%,经济的全面增长引起石油需求增长,供需矛盾加剧,导致油价上涨:

全球石油需求变化

2004年全年,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平均每桶36.05美元,比2003年均价高出7.95美元,并在10月下旬涨到接近47美元/桶每日。这一时期,尽管伊拉克局势、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的罢工以及产油因备用产能的下降对油价上涨都有影响,但主要原因是石油供应从过去近10年的整体供大于求向供不应求转变。西方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温和,0ECD2000~2004年年平均增幅为0.6%,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地区的石油需求则快速上升,并成为整体需求的主要动力。OECD以外的亚洲地区石油需求2000~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约4.8%,当中需求增长较强的包括中国、印度和韩国,其中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尤其快速,期内平均年增长约7.7%。

2.世界经济放缓对原油的走势影响

世界经济放缓对原油价格的影响跟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好相反。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放缓,国际原油需求持续不振,成为原油价格暴跌、持续不振的主要因素之一。

下面我们再以具体例子说明不同经济环境如何影响油价运行。

2010年5月中旬,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油价总体持续反弹了超过1个月。到2010年6月下旬,由于希腊政府不顾民间严重抗议情绪,强行通过了紧缩方案,从而获得欧盟的救助,希腊债务危机得到较为有效的缓解,油价再次展开下探波段。但到了2010年7月上旬,美国评级机构大举下调欧盟多个国家的评级,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情绪被重新激发,受此影响,油价展开了更强劲的反弹。

步入2014年后,美国经济数据从房屋数据、制造业数据等领先指标到通胀数据、就业数据整体持续复苏,美国经济复苏的整体环境初步成立。

(二)美国经济数据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一些美国经济数据的种类和影响。这些影响多数是超短线操作的良机,实战操作中我们也有过讲解,这里就不再重复。

(三)世界金融因素

世界金融因素指的是全球资本流动对原油的影响。由于总体资本流动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所以世界金融因素的影响持续时间比较长。资本流动包括个人资本流动与机构资本流动。个人资本流动指个人投资者和消费者交易虚拟或实物原油所产生的资本流动。虽然个人投资者或消费者产生的资本流动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极其微小,但是当大部分的投资者和消费者都朝着一个统一的方向交易的话,就能对原油价格造成明显影响,甚至让其形成大趋势。

石油是当前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石油期货也是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交易对象。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已经反映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商品价格和战略资源产品价格的联动,汇率、黄金价格等常规的金融价格指数,已经与石油价格的波动产生了自然的联姻关系。美元汇率的升值与贬值会直接影响到油价的波动。美元指数反弹,意味着美元升值,投资者投资原油的成本增加,利空油价,反之则利多。

石油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对市场价格的预期进行买、卖合约的相继操作,来赚取价差利润。因此,石油市场吸引了大量石油相关企业、对冲基金、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私人股权基金及其他金融资本纷纷参与其中。为了迎合不同主体的参与需求,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迅猛发展。石油进口国的石油企业为了实现“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需要有石油基金、石油银行为其提供资金与保险等服务,共同实现石油净进口国的石油战略目标,石油基金、石油银行的参与,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因素与石油的融合。随着二者的不断渗透和结合,石油金融属性逐渐得到强化,“准金融产品”特征日益彰显,石油市场日趋金融化。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金融因素主要是美元走势和金融投机。

1.美元走势

(1)美元走势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美元作为国际油价的基价,其币值的波动对油价的波动有着重要影响。当美元贬值的时候,油价上升;当美元升值的时候,油价下跌。2002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到2008年达到历史低点,与此同时,石油价格则迅速上升,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I)现货平均油价由2002年的26.18美元/桶上升到2008年的99.67美元/桶。随后,美元升值,油价下跌。进入2009年,美元再次出现贬值,而油价也随之上升。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编制的美元与主要货币的名义汇率指数和美国能源信息署的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现货价格制作的关系图:

油价与美元名义汇率指数示意图

可以看到,两者呈现完全相反的走势。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与沙特阿拉伯达成协议,规定沙特中央银行可以购买在竞拍机制之外的美国政府债券,由美国政府保证这些资金的安全,但沙特必须确保以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后来,沙特说服其他欧佩克国家同意把美元作为原油贸易的计价货币,从而逐渐形成了石油的美元计价机制,美元也因此成为国际石油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

1973年以后,国际原油价格就与美元走势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我们选用美元指数来描述美元汇率的走势。美元指数是通过平均美元与六种国际主要外汇的汇率得出的,是美元汇率的综合值,是衡量美元强弱的指标。

原油具有内在价值,且交易大都以美元结算,当美元兑其他货币走低时,原油的内在价值并没有减少,而是相同数量的美元所能体现的原油的内在价值减少了,因此相同价值的原油需要等价于更多的美元;另外,原油等初级商品具有一定的保值功能,因此美元贬值时,大量国际金融资本转向投资原油等初级商品以对冲货币贬值风险,推高了原油的价格。IMF的研究显示,美元指数下降1%将会伴随国际油价上涨约1%。

最后,美元汇率变化还会引起期货市场石油投机变化。美元贬值会促使美元及美元资产的抛售,纷纷走向石油期货市场增加多头头寸,这一普遍行为会进一步推动石油期货价格走高。一旦有了美元不断贬值、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预期,各项投机资金也会做空美元、做多原油,其结果必将是进一步加剧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上升。

国内学者多数支持汇率变化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观点。结果表明,美元汇率的波动推动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波动。目前主流观点认为1999~2004年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中的美元贬值是造成原油价格不断走高的重要原因。

反过来,石油价格又往往通过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经济增长率、国际资本流入等渠道影响美元汇率,而美元贬值使原先投资于美元资产的资金转向国际石油及黄金期货市场进行保值或投机,从而拉动石油价格上涨。

石油始终以美元计价和结算,但是近年来欧洲经济持续好转带动欧元逐步升值,欧元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货币储备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与此同时,美元在持续地贬值,因此用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明显高于欧元计价的石油价格。这种情况下,众多石油生产国纷纷提议用欧元来计价和结算石油交易,石油“计价货币”之争使美元在石油贸易领域的统治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动摇。一旦石油出口国抛弃美元会加剧美元贬值,引起国际油价动荡。从目前情况看,当前国际石油贸易架构复杂,多数石油交易往往转手多次,如果用欧元计价,也会增加新的兑换风险,同样存在货币贬值的问题,因此石油“计价货币”之争会长期继续下去。只要“计价货币”贬值问题不解决,国际油价就会长期处于动荡之中。

机构资本流动包括各国中央银行、大型对冲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投资机构在市场中的资本流动。例如,国家对原油储备的增减、对冲基金的投机行为等都在金融因素之列。

(2)影响美元走势的因素

由于国际油价以美元计价,所以除了投资、投机和储备行为,影响外汇走势的金融因素也会对原油的价格产生影响。简单来说,包括利率水平与货币供应量。

①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与资本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率水平就是收益差别,而资本流动则可以从国际货币市场间的流动和国际投资市场的游资结构调整来理解。

利率水平上升使存款的吸引力上升、股票和债券交易的吸引力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上升源于通胀恶化或者导致了恶性通缩,则原油的吸引力会上升,这些资本于是流向原油等大宗商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欧元、日元、英镑、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是非美货币的代表,跟美元是外汇市场上的对手货币,而国际原油是以美元标价的,所以非美货币引起美元指数涨跌时,也会影响到原油的走势,原油和白银与非美货币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动效应。例如,当欧元区处于加息周期,而美元加息机会不多,甚至处于减息周期的时候,追逐息差的资本就会流向欧元,欧元兑美元就会升值,原油的美元价格也会受到提振。所以,通过主要国家的利率水平,可以掌握资本的大致流向,从而间接分析原油市场的资金流向。

②货币供应量

在宏观经济分析当中,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对股市、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都有直接的影响,与原油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方向与原油价格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当货币供应量减少的时候,利率水平就会提高。在套利交易的作用下,该货币的汇率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以该货币计价的原油价格就会相应下降;相反,货币供应量增加,该货币的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就会下降,以该货币计价的原油价格就会相应上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国家先后打开印钞机,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持续大幅提升。这段过程中,原油价格呈现持续的上行通道运行。

2.金融投机

(1)金融投机对原油影响的现状

自2002年以来,由于美元持续走软、股市低迷不振,美元投机资金在股市、债市上的投资收益令人失望,再加上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人们普遍形成高油价的心理预期,投机基金借机通过各种手段对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进行炒作。大量投机资金从股市、汇市等市场撤出,涌入期货市场,大肆炒作能源和原材料期货,就连以前很少涉足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大型对冲基金也蜂拥而至。2005年,仅在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就有超过420家主要投资能源产品的对冲基金,这个数字以每月5~15家的速度增加,对冲基金投机交易占总交易量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已经从1999年的12%增加到2007年的30%,它们控制的资金总量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大量投机资金进入原油期货市场对原油价格持续上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石油投机行为已成为当前石油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破坏了石油价格机制的正常秩序,加剧了国际石油市场的动荡。从近期石油投机炒作来看,投机性资金在石油期货市场进行炒作不仅仅是短期行为,而且将在中长期影响油价的走势,因而造成石油价格剧烈波动。

金融投机原油的投机炒作主要是在石油期货市场,如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期货投机的背后隐藏着很多利益相关者,既包括金融机构、投资基金,也包括强大的石油生产者利益集团和能源贸易集团。近年来,石油期货投机越来越成为跨国石油公司的一种卡特尔行为。这些公司为了维持石油期货的高价位,不惜人为地制造一些市场供应短缺气氛。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使平抑国际油价的行动徒劳无益。

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

大量投机性资金在石油期货市场进行投机炒作,导致石油期货的非商业性交易异常活跃,市场炒作频繁,加剧了石油价格的波动,容易促生石油价格泡沫,扭曲了真正的石油供求关系,加剧了供不应求的矛盾,直接造成了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据有关报道,石油期货市场上有数万亿美元的投机资金,考虑到期货市场特点,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投机资金进行交易的数额和数量将是天文数字。因此,有专家甚至认为,国际石油投机资金已经成为油价走势的主导力量。

投机商的炒作对推动国际油价上涨起了很大作用。炒作的结果是油价对某些事件、消息或传闻过度反应。投机商抓住石油低库存、炼油厂高负荷运转、船运紧张等因素,大肆炒作,加剧人们对油价上涨的心理预期,是油价上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拿实例对金融投机影响国际油价进行分析,据统计,1998年油价大幅下降时,该年底投机者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空仓量是多仓量的6倍。投机基金大量做空头交易就意味着投机者认为市场疲软,油价将下跌。

比如1999年,投机者在期货市场上做多头交易的数额大幅增加,更加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尽管期货交易并非实物交割,期货市场上的“供需”情况并非真实的石油供需情况,但是因为原油的现货价格是根据石油期货市场上每日交易的收盘价格而定的,因此期货市场上的投机炒作对推动油价上涨起了重要作用。在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投机资金作为全球原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近年来原油价格的上涨和波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著名石油生产策略分析师麦克·罗斯曼曾指出60美元的油价中,有18~20美元的溢价由投机造成。由于对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的担心,以及全球股市和其他金融市场的不景气,国际市场上众多的投机力量,如对冲基金、股票基金、养老基金、私人股权基金、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等,纷纷进入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力量的参与放大了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消极因素的影响,短期内改变了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运行状态,使期货价格呈现出频繁而剧烈波动的态势。

石油市场的参与者除了跨国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独立的石油生产商、独立炼油厂、石油贸易公司、最终用户等主体之外,还包括各种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是为谋取更大回报而设计的合伙制私募发行的投资工具,一般以对冲式套利操作为主要投资策略,操作对象为各种衍生性金融产品,运作机制灵活,平均回报率较高。2009年荷兰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各类投资者在石油期货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生产商15%、大石油公司34%、炼油厂23%、消费者6%、基金和机构投资者22%。从2010年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局公布的对冲基金的构成来看,对冲基金主要包括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公司基金、基金会基金和私人投资。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来,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发展较为迅速,已经和私人投资力量相当,共同基金占比连续三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超过私人投资占比,这说明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支重要的投机力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998~2007年,无论是对冲基金数量还是资产规模一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尽管2008年和2009年稍有下降,但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2007年与1998年相比,对冲基金数量增长2.89倍,资产规模增长4.97倍。根据2010年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局(IFSL)公布的对冲基金报告,2007年全球对冲基金的数量已达到10500个,资产规模为21500亿美元,即便是全球排名前十的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也有2923亿美元(见下表)。

这些以万亿美元计算的资产,尽管很难精确统计进石油市场的数额,但石油作为重要的不可再生工业原料,以其政治、战略的敏感性,肯定成为追捧的首选产品,而且石油价格频繁的剧烈波动能够给参与者带来了广阔的套利空间,因此参与石油市场投机的对冲基金不在少数。即使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由于绝对数额巨大,其对石油价格的助推作用也不容忽视。

关于进入石油市场的资金量的真实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CFTC每周公布各个商品期货与期权市场持仓超过规定限额的交易者数量和持仓数量,并按照商业性交易和非商业性交易进行分类。商业性交易被普遍认为是以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为主的从事与现货有关业务的套期保值交易,而非商业性交易的主体既不是生产商也不是消费者,交易目的不是对冲现货贸易风险,而是进行投机,因此通常用非商业性交易代表石油市场的投机行为。下表反映了2010年10月19日NYMEX原油期货与期权合约持仓情况以及持仓交易者的类型、数量和构成,我们以非商业交易者持仓的情况来考察投机资金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通过考察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数据发现,NYMEX原油期货与期权合约交易者数量(TRA)和持仓数量TOI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尽管短期内有所波动,但递增趋势仍然十分明显,如下图所示。1995年以来,超过NYMEX的WTI原油期货和期权合约规定报告限额的交易者个数基本介于150个和400个之间,持仓量介于60万手和310万手之间。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底至2008年下半年,持仓量增加速度明显快于2002年以前的情况,看来这一时期石油价格的飞速增长与其关系较大。

NYMEX原油期货与期权合约周报告的交易者数目和持仓数量走势图

(2)当今金融投机与油价波动关系的不同观点国内外学者对于投机与油价波动的关系存在较为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投机活动推动了国际油价上涨和波动。Berkmen等(2005)认为基本供求因素和继续紧缺的预期对原油价格产生了主要的影响,而继续紧缺的预期吸引众多投机基金进入期货市场,投机基金的影响仅限于期限较长的期货价格,而对现货价格的影响较小。OPEC(2006)认为在OPEC当前的供给政策以及OECD高库存水平下,除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外,投机活动是导致国际油价高涨和剧烈波动的重要原因。刘惠杰(2005)认为投资基金是原油价格变动的助推器;美元汇率、通货膨胀则是世界原油价格变化的表层原因;地缘政治因素才是世界原油价格变化的深层原因。杜伟(2007)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定量研究了石油价格与(非)商业交易商交易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商业交易商主要是根据石油价格高低采取多头避险或空头避险的对冲策略,而非商业交易商并不根据石油价格的高低来决定自己的策略,非商业交易商交易与石油价格呈正相关关系,而商业交易商交易与石油价格呈相反的关系。蔡纯(2009)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石油期货价格、石油供给、套利基金合约、美元基础货币、美元汇率等因素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动态影响,结论表明石油供需基本面将对石油价格造成根本性的影响,投资基金、货币流动性、美元汇率波动等金融因素远强于石油供给扰动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投资基金对短期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远超过其他金融因素的扰动,远超石油供给的扰动。张听、马登科(2010)对代表投机基金的非商业持仓头寸与国际油价之间的协整关系及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石油投机行为是国际油价动荡的主要原因。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国际油价上涨和波动导致了投机活动的增加,而投机活动可以减小油价波动幅度。NYMEX(2005)认为对冲基金主要从事即将到期的短期合约交易,对石油价格影响较弱,实证结果表明基金持仓量与价格波动负相关,对冲基金交易减弱了市场价格波动。Haigh,Hranaiova和Overdahl(2006)的实证研究表明对冲基金不会频繁改变仓位,为套期保值者提供了市场流动性,对冲基金与套期保值者的持仓量显著负相关,对冲基金持仓量和价格变化显著负相关。

总之,历史上每一次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的背后都能看到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子。1973年前后的中东战争及其后的石油禁运促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机,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造成伊朗石油大幅减产,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油价上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油价大幅下跌,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发起反恐战争,带来了中东地区的动荡和石油供给波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油价的剧烈波动,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2011年北非中东的持续动荡及日本的核危机等都对油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石油市场呈现出OPEC和非OPEC石油生产国、石油消费国及石油公司相互制约的格局,这使政治经济因素在石油价格波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七、石油生产成本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石油生产成本是油价形成的基础和定价底线。它是影响石油供给的因素,并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因素。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置决策,进而影响到市场的供应量,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世界各产油国的生产成本是不一样的,从中东地区的2~5美元/桶到非洲的5~10美元/桶、欧美地区的10美元/桶不等。不同成本条件下,生产者的产量决策不同。但是世界石油价格决定不是依成本低的生产区来决定的,而是依生产成本高的地区来决定的。试想,如果油价低于高成本地区的成本,只有低成本地区生产和供应原油,那么,它还有必要以低于高成本的价格销售原油吗?因此,国际石油价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产决定,而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幅度。虽然OPEC的生产成本低,但它不决定石油价格,只是通过产量的增减来影响市场供求。高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石油价格的最低线,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价格的波动幅度,在价格最低线,所有生产者都是盈利的。根据资料统计,三十多年来,由于不断采用勘探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世界石油开采和发现成本平均下降了约60%,世界油价呈现出逐步下降的总趋势。从理论上讲,当成本增加的时候,油价也会相应增加。当油价增高到一定程度时,由于供需规律的作用,油价反过来又会抑制需求,需求量减少,油价的上升速度相应也放慢。

通过对2000年以来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石油生产成本和国际油价的比较可以看出,石油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成本上升的时候,油价也随着上升,两者表现出高度的同步,如图所示:

大石油公司生产成本与国际油价走势图

八、供需平衡对油价的影响

石油供需缺口与油价的关系示意图

石油供给与需求间的关系是影响国际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历史可以看到,石油供需之间关系的变化与油价波动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石油供给与需求的差额稳步增加,石油供给充足,从而导致实际石油价格的下降。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石油产量与需求之间的差额迅速下降,供给呈现出紧张的趋势,石油价格此时快速上涨。进入20世纪90年代,供需之间的差额基本保持在稳定状态,而油价也相应地保持着波动状态。进入2000年之后,随着供给的日趋紧张,石油价格再次开始大幅度攀升。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可以看出,当石油供给大于需求或两者之间的差额呈增加态势的时候,石油价格较低或呈下降趋势;当石油供给小于需求或两者之间的差额呈递减态势的时候,石油价格较高或呈现出上涨的态势。但需要指出的是,石油供需缺口与油价的相关程度并不高,这主要是由石油的供给和需求的短期价格弹性均较低导致的,而且国际石油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市场,它受到许多非供求因素的影响,偶然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导致油价与供需关系相背离的情况发生。

2014年世界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九、替代能源的发展对油价的影响

世界能源的消费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1970~1998年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额的85%),所以有时把天然气和煤的价格与油价进行比较。由于三者之间的价格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因此将天然气和煤的价格按照燃烧等值的原则先折算为油当量的价格,如图所示:

世界主要能源价格(按热值折算)走势图

可以看出,替代性能源价格的波动态势和油价的波动态势基本一致,但替代性能源的价格波动幅度比油价的波动幅度小。

替代能源的成本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替代效应在能源消费领域同样重要,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能源能够完全有效地替代石油。替代能源的成本成为影响石油价格的重要因素,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这势必将对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当石油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使用石油不经济时,人们就会寻找其他更经济的能源来代替,如天然气。因为其采收率高、污染小,是天然的洁净能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然气勘探开发活动日益高涨,大有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天然气的世纪。2020年以后,其他替代能源如煤、核电、太阳能等有可能代替石油而成为世界主要消费能源。现在替代能源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技术,二是经济性。

上表是美国汽油的需求弹性随年数对价格和收入弹性的变化表,我们注意到长期的弹性与短期的弹性之间的巨大差异。1974年,随着欧佩克(OPEC)的兴起以及由此带来的汽油价格的暴涨,在价格上升的第一年里,需求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需求的确发生了变化。人们改变了他们的驾车习惯,选择更小的而且较省油的汽车来替换大车,但在长期内由于技术的改进和替代能源的出现,使对汽油的需求弹性增大。在1979~1980年的第二次油价大幅度上涨以后,这种反应依然存在。正是部分地由于这一原因,欧佩克没能将油价维持在每桶30美元以上的水准,价格下跌了。这个例子也说明了,节能技术的发展也对油价的变动产生了一定影响。1979年石油危机以后,西方国家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以降低环境污染,收到了很大成效,这不可避免地减少了对石油的总量需求。上述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油价的长期潜在因素,它们促使世界石油价格呈现出逐步下降的总趋势。

用更小更省油的汽车来替换大车,这需要花费时间,这就是说对汽油的需求在短期内缺乏弹性,这类因素是通过对供求关系造成冲击或短期内改变人们对供求关系的预期而对石油价格发挥作用的。

十、季节性因素

这主要是指取暖用油,在西方国家冬季一般烧柴油、煤油等来供热取暖。因此如果遇上寒冬,取暖用油库存增加,必然会带动油价上涨;如果冬天天气比较温暖,消费减少或库存油释放都会对市场带来冲击。这已经成为影响油价短期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暖冬现象使取暖用油需求减少。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的寒冬使消费者在1998年冬天还未来临之前,就储备了大量取暖用油。但是与预期情况相反,1998年冬天天气特别温暖,导致取暖用油需求大量减少,也加剧了市场上供求过剩的局面。需求降低而供给却相对增加,国际市场供需失衡是1998年国际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十一、炼油能力对油价的影响

炼油能力是影响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自1995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的炼油能力基本没有增长,只增加了0.08%。亚洲有一定的增长,尤其是中国的炼油能力增长迅速。

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

(1)无论是以垄断型市场结构为基础还是以目标收益型为代表的竞争性市场结构为基础来解释油价的波动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它们都很难得到实际数据的支持。
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是由于世界石油市场上供需形势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所造成的。
(2)供给方面。OPEC国家试图通过操纵油价以获得超额利润,非OPEC国家会因为价格的变化通过调整供给和需求而对市场作出反应,但进入2l世纪以后,供给增长乏力是油价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而2014年后则是造成油价持续走低的原因。
(3)需求方面。经济活动水平是影响石油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石油需求对油价波动的反应有限,并且主要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用油效率的提高来实现这种反应。进入21世纪以后,2014年以前世界石油需求在新兴经济体的带动下不断增长,对油价形成巨大压力,促使油价不断上升。进入2014年下半年后,由于世界经济放缓特别是我国GDP增速放缓,导致国际市场原油需求不振,是引起原油持续暴跌的重要原因。
(4)近几十年油价较高的时候存在着供给偏低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伊朗革命之后油价上升,OPEC各国为了维持高油价削减产量,之后由于没有明显效果OPEC各国纷纷放弃了限产行为。从年度水平上看,世界各国石油库存在抑制价格剧烈波动上的作用并不明显。
(5)替代能源间的价格波动具有高度同步性,因而替代能源的价格变化对石油需求的影响并不明显;美元贸易加权指数与油价呈完全相反的走势;而期货的投机炒作则加剧了油价的波动;突发性政治经济因素对油价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由于炼油能力的限制,使成品油供给出现紧张,造成油价上涨。反之,造成原油下跌。

柴油 价格 期货:燃料油期货手续费、保证金、合约介绍

一、燃料油期货手续费和保证金


燃料油期货手续费率0.5%%,1手手续费1.1元,计算方法:

1手手续费=燃料油现价×1手吨数×手续费率

=2200×10×0.5%%=1.1元

燃料油期货保证金比例10%,1手保证金2200元。 计算方法:

1手保证金=燃料油现价×1手吨数×保证金比例

=2200×10×10%=2200元。




二、燃料油期货交易基础知识


1、燃料油期货手续费率和手续费:0.5%%和1.1元

2、燃料油波动一下(交易单位×最小变动价位):10元。

3、燃料油期货交易单位:10吨 /手。

4、燃料油期货最小变动价位:1元/吨。

5、燃料油期货报价单位:元(人民币)/吨。

6、燃料油期货保证金比例和保证金:10%和2200元。

7、燃料油期货涨跌停幅度:上一交易日结算价8% 。

8、燃料油期货交易代码:FU。

9、燃料油期货交易时间:

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上午9:00-10:15,10:30-11:30,

下午13:30-15:00,晚上21:00-23:00。

10、燃料油期货交易软件:

快期,博易大师,文化财经等。

沙特石油设施遇袭,澳洲汽、柴油价格受影响有限

沙特石油设施周末遭到自杀式无人机的袭击,导致石油产量可能减少一半左右。受此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上涨12%,继而可能推动汽油价格进一步攀升。

当地时间9月14日(周六),沙特国有石油企业阿美的两处主要石油设施遭到无人机攻击,引发大火。澳新银行(ANZ)分析师指出,这次袭击使沙特关闭了一半的石油产量,意味着每天将影响近570万桶原油产量,约占世界每日石油产量的6%以上。

澳新银行大宗商品策略师Daniel Hynes和Soni Kumari表示,沙特可能会在短期内利用国内库存维持出口量。但是,考虑到中期供应的担忧,油价将出现大幅上涨。

在一份报告中,两位分析师写道:“我们预计,市场定价会迅速反映重大地缘政治风险溢价。”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解雇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JohnBolton)后,市场曾预期美国会放松对伊朗的制裁,继而缓解国际油价的上行压力。但是,伴随沙特石油设施遭袭后,这种预期将很快消失。”

展开剩余76%

“短期内,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很快测试每桶70美元关卡。油价是否会进一步录得上涨则完全取决于沙特生产中断的时间长短。”

事实证明,澳新银行分析师的这一预测将很快成为现实。今天早盘,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涨约20%,达到每桶71.95美元,随后有所回落。截至澳洲当地时间11:50,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每桶67.19美元。

上周五全天,布伦特原油期货交易价格大约在每桶60美元。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资深亚太区策略师Michael Every表示,这是自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原油价格的盘中最大涨幅。

加油站若大幅提价就是价格欺诈

联邦证券(CommSec)首席经济学家Craig James表示,澳大利亚汽/柴油价格与全球油价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在接受澳媒采访时,James说道:“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美元相当于澳大利亚国内汽油价格上涨1澳分。”

但是,James也表示,至少在最近几周内,澳大利亚国内车主不会感受到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

他说:“国际油价变化需要大约2-3周的时间才会在澳大利亚国内汽/柴油价格上有所体现。因此,如果现在加油站大幅上调油价,则肯定是存在价格欺诈的嫌疑。”

James指出,如果停产是短暂的,那么对澳大利亚国内汽/柴油价格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特别是沙特和美国都已经承诺在必要时释放部分石油库存的条件下,影响明显降低。

James补充道:“可能的一种情况是沙特将在短期内快速恢复[全部]的产能。这也意味着对澳大利亚国内能源价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澳大利亚能源和减排部长Angus Taylor表示,沙特事件对澳大利亚燃料价格的任何影响都将是“微不足道”的,同时,事件对澳大利亚的燃料供应没有直接威胁。

他说:“我不打算预测价格,但目前的预期是沙特将在合理预期范围内快速恢复生产。同时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库存。”

“这种石油中断和破坏通常是全球性的。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能源署(IEA)专注于拥有全球库存的原因。”

警惕地缘政治风险溢价

然而,能源分析师对未来的价格影响并不那么乐观。

在一份报告中,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石油精炼副总裁Alan Gelder写道:“这次袭击对石油市场具有重大影响。原因是现有库存量和其他OPEC+成员国的剩余产能有限,不足以弥补沙特每天近500万桶原油产量的缺口。”

“石油价格将反映地缘政治风险溢价。”

荷兰合作银行的Michael Every也认为短期内原油价格不会回落至袭击前的水平。

他表示:“本次袭击事件也反应出沙特重要石油设施非常容易受到低成本,低技术无人机的攻击。因此,无法排除再次发生此类事件的可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前,整个中东石油体系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肯定会更高。”

(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为Shutterstock,Inc.授权澳财网使用,请勿单独转载图片。本文中的分析,观点或其他资讯均为市场评述,不构成交易建议,仅供参考,投资时请谨慎决策,风险自担。)

通过以上才知道「柴油 价格 期货」中国柴油期货会上市吗的内容,多的知识欢迎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