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股市新闻 >> 基金收益计算器:深海龙虾 | 懂银行股的,都在偷偷发财

基金收益计算器:深海龙虾 | 懂银行股的,都在偷偷发财

2021-03-31 21:06:59 来源: 浏览:1
    深海龙虾 | 懂银行股的,都在偷偷发财
    
     收录于话题
    这几天的行情,印证了我在上篇临时插播的一篇文章《深海龙虾 | 确定牛市无疑!》的全部观点。相信这篇在股市连续深跌期间写的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和思路,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都能帮助到你。
    不妨……
    
    
    总体上,最近几个月,尤其是近一个月,特别是近两周,很多朋友先是被打了巴掌,随后又吃了糖。伴随着股市的调整,不少前期的抱团股跌幅不小,一些未及时下车的朋友在苦苦坚守。
    
    耐心,是投资的第一素质。值得肯定。
    必须非常客观的说:近期跌的抱团,绝非垃圾公司,而是市场、产品都极佳的优质公司。
    只是由于市场一时的风格切换,估值被捧高了。一桶食用油还是5L,酱油瓶子也没变小,茅台还是一斤,光伏建设仍旧任重道远。公司本质没变 ,变的是众人之心。当前仅是“杀估值”,并非杀公司。这应该是正确的认识。
    股价跌下来,估值降低后,风险就消除了。低估在增长,抱团在横盘。整个市场的风险,经过这几个月的调整,降低了不少,风险越来越低,机会越来越多,这是很好的事。
    再次证实那句万能鸡汤:
    机会是跌出来的,危险是涨出来的。
    
    接着展开讲银行系列。
    
    
    1
    
    数据没说谎
    
    先来上一张图。
    
    
    
    这是几天前在查看数据时,无意间的发现,北上的聪明资金近一个月来的增持情况,标红部分,仅供参考。
    
    
    银行排第一。
    
    可见,外资在近一个多月来,和我的预期,某种程度是一致的。
    
    
    
    
    
    
    这些聊天有三个重点:
    
    
    一、银行不错;
    二、做地方银行;
    三、一定的持续性。
    
    
    北上资金的截图中,也都有所体现。
    
    毕竟,虽然招商银行的股性是闭着眼睛都可以选的。
    
    
    但充满想象、体现水平和更加刺激的,还是地方银行。
    
    
    
    
    2
    
    事先故意不说
    
    近几年,很多人包括一些国际大行及普华永道这样的机构,一直预测中国银行的坏账会很高,有的甚至预测实际坏账率8%以上。
    
    导致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也表示不看好银行,理由也是坏账。
    
    
    
    他们并非不懂中国经济的真实发展情况,也不是不懂银行的真正价值和业务,更不是不懂中国银行的信贷性质。
    
    说白了,他们这样说,首先是因为多数投资者不懂而又不懂研究。
    
    
    其次,按照外国投资者的理论和想法,中国的银行应该全破产才对。
    
    “我们学的书都是外国人写的,外国人的观点,怎么可能错?”
    
    
    “外国的市场那么成熟,美股几十年长牛,外国投资者成熟,外国投资者的理论一定没问题。外国的银行,这种情况下,早就倒闭了……”
    
    
    只要你想听,一定还有几十种“国外的”理由。
    
    
    “国外的银行,是这样子的。”
    
    
    
    
    
    这就叫作茧自缚。
    
    
    最后一点原因是,兹事体大,未可轻言。
    
    
    没到喊你接盘的时候。
    
    
    3
    
    坚实的银行
    
    
    上篇文章,我讲了几个中国银行的观点,提到了银行在疫情期间主动让利。
    
    同样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银行为了帮国企解困,曾经全行业几乎资不抵债,但中央政府出手,财政拨款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银行坏账。
    
    
    
    
    
    感兴趣的可在网上搜索下《回顾90年代银行不良率魅影 技术性破产今日会重现吗?》这篇文章。
    
    
    可以确定银行的坚实性:
    一、政治保障。银行有政府隐性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二、行业壁垒。护城河深广,竞争者的进入门槛很高。
    
    
    三、客户持久。客户和银行深度绑定,被动忠实程度高。举个例子:未来可能不再需要买房子,但一定还有几十年的房贷月供。
    
    
    四、时代创新。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的频频爆雷,让政府更加肯定了传统金融模式的价值。
    
    
    曾如烈火烹油般炙热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多数倒闭。
    苟且剩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本质上是银行的助贷公司,银行事实上的二级业务公司而已。
    
    五、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够确保银行是一个更长久稳定的盈利生意。
    
    
    不少行业是在给银行打工。
    
    
    即便是在艰苦的2020年,银行业响应号召让利1.5万亿,年度业绩,依然赚到嗨。
    
    
    随着疫情影响减弱,2021年、2022年,银行业的业绩还会增长,非常确定。
    
    六、价值洼地。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最近两年来银行股确实是涨了一些,但不少银行股仍是被严重低估的,不少银行股是被净资产硬推着股价往上走的。
    
    
    未被主动炒作。
    
    七、题材丰富。一方面,如数字货币,推行和落地之后将极大的推动银行业的发展和重塑,给人丰富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银行的题材,远非金融,碳中和交易有银行,清洁能源也有银行。
    
    
    八、体量够大。庞大的资金从抱团退出后,银行的体量和稳定性,也是承接资金转移的优质载体。
    
    相信这也是年前和年后,大资金悄悄转向银行的内在逻辑。
    
    
    当然,在准备工作完成前,是不会告诉你的。
    
    
    
    
    4
    
    丰富的银行
    
    
    一个常见的偏见:银行无非都是借贷,业务都是一样,没啥可研究的。
    
    此言“只见森林,未见秀木。”
    
    
    
    表面上看来银行是同质化的,但实际上各家银行也各有特点,差异明显。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做得好,被称为“零售之王”;
    
    
    宁波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也做得好,被称为“小招行”;
    平安银行依托平安集团的资源,零售银行业务最近几年也做得不错;
    兴业银行前些年同业业务做得好,被称为“同业之王”;
    
    
    民生银行前些年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做得比较猛,现在资产质量一般;
    建设银行存款占比高,成本低,在流动性收紧的时候,会有负债优势。
    
    这段是我摘抄的别人的。
    
    
    我从另外的角度直接举例补充:
    
    
    比如,邮储银行不断拓展的“电商”概念。
    
    
    
    
    
    郑州银行的“碳中和”概念。
    
    
    类似概念有很多,可以认真发掘。
    
    5
    
    做一个“不从众“的亲历者
    
    
    有人抱怨,银行股很大,走高很难。
    但几年前,这个大象也曾有过短期翻倍的行情。
    
    以保险举例。
    
    2017年初,中国平安的股价是30元,业绩优良,但股价一直不涨,被骂烂臭。
    
    
    看好的人也很多,有耐心拿住的人不多。
    
    
    2017年4月,平安突然启动,不少人在不到40元左右把平安卖掉了,想着平安这么大的盘子,万年不涨的乌龟,涨25%也差不多了。
    
    
    没想到,后来平安股价一路涨到了90元,离100元仅一步之遥。
    
    
    当时的中国平安和现在的贵州茅台差不多,是价值投资的旗舰。
    
    
    随着平安股价一路上涨,有意思的事情来了:看多平安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很多投资者高喊,百元平安不是梦。
    
    
    套路熟悉不?茅台3000立马可待。
    现实是,直到今天,平安股价依然不到80.
    
    
    你说,是人民币升值了,还是平安业绩不行了,还是之前涨错了。
    
    都没变。
    
    
    大部分投资者(尤其是趋势投资者)其实都是后视镜看待问题。他们讨论股票的观点受股价的影响很大。股价低迷时,天天盯着威胁和劣势,对估值和股息视而不见。但只要股价连续上涨,只要一个涨停,他们就又会长篇大论地谈公司优势和机会。
    
    
    和之前的茅台、海天一样。
    
    未来一段时间,是买入严重低估的优质企业的好机会,也是买入低估的基金的好机会。
    银行是其中最具典型的赛道。
    所有人都在等布谷鸟叫春的时候,开始播种,但真正等到布谷叫春的时候,春天已经过去了。
    别说银行不涨,涨的时候,你不在而已。
    
    过两三年回头看,有很多人会为自己现在没有抓住机会而后悔的。
    
    当然,也会有另外一只“深海龙虾”把这些记录下来。
    
    
    — END —
    
    一家之言,仅供批评讨论,不构成任何建议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