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股市新闻 >> 拉垮的港股

拉垮的港股

2021-07-01 17:43:41 来源: 浏览:1
    拉垮的港股
    
    故事要从今年初讲起...
    
    
    今年年初曾经不少机构投资者南下去抢港股定价权,结果大量资金南下去卖,外资刚好等你接盘卖出。于是争夺定价权的故事就变成了站岗的故事了。
    
    
    下面是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的走势,你们可以通过这个指数走势感受一下内资冲动南下站岗的过程。
    
    
    
    
    
    我当时在《原创|内资疯狂到港股扫货,却丢了主战场》文章中就说过:
    
    
    “现在说港股便宜的大部分是内地的分析师或基金经理,香港业界很少有人发表这样的观点,要不然他们早买起来了(现在港股就是和A股一样,好公司不便宜,便宜的不那么好)。所以,预计南下资金还会去港股买一段时间,但后面A股还是会成为这些内资的主力方向。”
    
    
    之后,港股的表现就很拉垮了。港股表现拉垮的原因,我总结主要有几个:
    
    
    
    1、香港市场上主要是两类股票,一类是主要是金融股,其中除了少数几个像友邦这样出色的保险股,外其他基本属于“涨不动”类型的,投资者买这些票就相当于拿着债券了。另一类就是互联网巨头们,包括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网易等都在港股上市了。但这类票现在受反垄断政策打压中,估值也比较便宜,但还是涨不动。
    
    
    所以,港股的情况是看上去一堆便宜货,就是不涨。
    
    
    2、从全球市场视角来看,其实香港市场是属于比较边缘的市场。对于欧美资金来说,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先卖港股。所以,港股经常跟跌不跟涨,没有流动性溢价。
    
    
    3、港股投资者结构不一样,这个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居多,而且外资居多。内资确实不断在南下买,但话语权还不够高。所以,内资南下买,人家就高位出货卖给你。关键,外资也并不认为港股能代表中国核心资产,这也是人家大举北上买A股的主要原因。
    
    
    现在港股处于什么境况?如果你给别人推荐过去半年表现不好的沪港深主题基金或者港股基金,别人可能觉得你是神经病。
    
    
    但是呢,做投资要有逆向思维。现在大家都不太看好港股,反而可以多关注港股及港股基金的投资机会了。等大家都看好了,就是该卖出的时候了…
    
    
    港股并非一无是处,对价值型投资者,港股中老经济板块股息率比A股要更高。对于成长风格投资者来说,恒生科技指数的PEG为0.88倍,这远低于A股创业板1.76和美国纳斯达克1.62倍,而且这里的公司质地真的很不错。
    
    
    港股的性价比有多高?以港股市场中两个互联网巨头为例,现在的腾讯、阿里已经跌出了价值股的估值了。当前腾讯、阿里的PE-ttm分别只有26.5倍、25.6倍,这样的估值都已经处于历史极低的分位位置了。
    
    
    
    
    
    
    
    
    这两个公司虽然有一小问题,但公司基本面还是很优秀的,这个估值区域买入,我觉得问题不大。腾讯当然也面临着今日头条的激烈竞争,但现在腾讯已经迅速在视频号发力。
    
    
    其他:
    
    
    1、 在芯片ETF节节上涨的同时,投资者却“边打边撤”,二季度以来资金净流出达164亿元,全市场5只芯片ETF悉数出现规模大缩水。投资者开始变狡猾了...
    
    
    2,央妈开始发力整顿币圈,炒币的资金要出来找新的机会。这些资金去哪里,哪里极有可能复制去年5-8月那般爆炒…你们觉得下面炒币的币会去哪?
    
    
    3、突然才意识到天弘创新领航已经回本了,这只成立于去年8月28日的科技风格基金成立后表现一直不佳,该基金回撤一度超过20%,伴随着近期科技股的强势表现,这只基金终于又回本。如果这只基金再涨三五个点,估计会遭遇大量赎回的。投资者都是亏钱能一直熬着,但小赚以后就赎回了。
    
    
    
    
    
    4、摩根士丹利称,从6个月的时间维度来看,美联储的鹰派倾向以及中国控制大宗商品涨价的努力已使基本金属价格跌至更可持续的水平,但该行预计大宗商品还有更大的下行空间。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应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与基金合同,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RSS订阅